散財
關燈
小
中
大
散財
陽春三月。
草長鶯飛,桃花蕊吐著芳信,柳樹梢頭含翠,碧空萬裏,是個絕好的天氣。
還未過正午,市井裏人來人往,琳瑯商鋪先後開了門,原本空曠的長街逐漸熙攘起來。走卒商販們有的挑著扁擔,有的背著竹筐,皮膚黝黑,精瘦的人,嗓門卻脆亮得緊。行走來去,叫賣聲不斷,頗有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的勢頭。
街角處,高家老字號包子鋪前排起長龍,沿邊兒上站著一個落單的女娃娃。
也不知是誰家的娃娃,頭頂揪著一對羊角辮,手裏攥著一串糖葫蘆,小肚子吃得圓溜溜的,嘴角還沾著一小塊山楂皮,總不能是沒人要的孩子。
但聽這時,高掌櫃借著一雙長筷敲打邊籠,大聲吆喝道:“起籠!”
諾大的竹編蒸籠蓋子被掀開,白色水汽瞬間騰起,猶如霧霭般徐徐四散開來,一時辨不清左右。
待到白霧散盡,方才站著的娃娃已不見蹤影。
“囡囡!囡囡!”
一名年輕婦人撥開人群,神色慌張地跑近。經過高家包子時,瞥見地上摔碎的冰糖葫蘆,忽地意識到什麽,緊接著跌坐在地上,哭喊起來。
那婦人失魂落魄,連滾帶爬地去拽路過行人垂下的袴腳,嘴裏反覆叨念道。
“囡囡……我的囡囡……過路的大哥行行好,誰看見我家囡囡了……?”
……
泰和年間,天下大治,商賈富足,百姓樂業。
獨牙販猖獗數年,屢禁不止,舉國上下幼童略賣頻發,失蹤幼童下落不明。家中懷有稚子者,誠惶誠恐,外出不能,然杯弓蛇影,離散繁多。當朝皇帝憂心之久矣,寢食不得安。
遠在京城千裏之外,有一小城名曰臨舟。臨舟城內,流浪稚兒皆有去處,免受流離之苦,收容去處喚作“慈幼院”。流童來此,可果腹,可穿衣,亦可讀書識字,或習得技藝傍身。
說起慈幼院的主人,也算大有來頭,乃是宋員外宋家大小姐,宋沛寧。
宋家家大業大,在臨舟城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戶,就連臨舟知府見了宋家家主,怕也只有低頭伏小的份兒。不想家中混進來個逆女,慣愛散財不計得失,今日施粥明日贈衣,似是想著法兒地要把她爹辛苦賺的銀子全再還回去。
宋家老爺宋懷德氣得直拍大腿,卻也愛女心切,前腳嗔怪兩句,後腳自己個兒便覺得聲大了,訕訕來到女兒身側,笑著求和道:“我女銀子可夠花?莫要委屈了自己。”
於此,宋女放開手腳,越做越大。起先只是收留流童在府,後來幹脆在城郊起了別院,院門牌匾題字“慈幼院”,三個大字蒼勁有力,據說是宋家家主心疼腰子,力透紙背親手所寫。
-
慈幼院這廂正熱鬧著,稚子頑皮,在院子裏你追我趕地嬉鬧,銀鈴般的笑聲被門窗掩去半分,傳進屋裏仍然清晰可聞。
宋沛寧坐在屋裏頭,翻著賬房這月送來的賬本,就聽窗柩驀地傳來一陣哀嚎,仿佛門窗都跟著晃了晃。不用想也知道,必是院裏的幼子不小心又將蹴鞠踢到了她的窗柩上。
窗外肇事孩童自知闖了禍,噤聲半刻,未見宋小娘子出屋責怪,遂拋在腦後,又自顧自玩去了。
宋沛寧的貼身婢女竹葉聽見動靜,在這時端著剛沏好的春茶走了進來。
掀開珠簾,笑盈盈地說道:“女公子看累了吧?小心看多傷眼,不如出門走走,外面天氣甚好呢。”
被竹葉這麽一說,宋沛寧還真覺得這會兒是有些乏倦了。她擡頭看了看窗外,春景盛好,芳草萋萋,日頭溫和不烈,於是撂下賬目,隨竹葉一起出了屋。
剛走到院中,一群玩鬧的孩子嘰嘰喳喳地圍了過來,獻寶似的爭搶著與她說話。
“阿寧阿姊,剛才把蹴鞠踢上你窗是二十六哩!”
“您一定要好好教訓他!二十六心虛,見你出來就跑了!!”
“胡說!二十六兄不是那種人!”
男孩兒八九歲最不安生,上房揭瓦狗都嫌,宋沛寧掃過一排灰撲撲的小臉,還真沒見到二十六的人影。
府上收留的孩子全都是以數字為名的,二十六,便是第二十六個入府的孩子。平日裏二十六雖然愛玩鬧,但對宋沛寧一向是十分敬重的。
換句話說,整個府上的流童,皆是將宋佩寧看得十分重的。
“……阿姊……阿姊!”
孩童們七嘴八舌地告著狀,院子另一頭被檢討的二十六終於氣喘籲籲地跑回來。他的手上拿著一個花環,鮮花嬌艷,一看便知是剛剛摘下的。
二十六走近,耷拉著腦袋,認錯道:“阿姊對不起,蹴鞠是我踢的,可我也不是故意。這是我新編的花環,特意送給阿姊,給阿姊賠不是。”
方才那聲響確實不小,若是換成旁人,八成是要被嚇到,但宋沛寧早就習以為常,不僅沒被嚇到,屁股都沒挪一下,並不打緊。
於是宋沛寧伸手撫了撫二十六的額頭,笑著接過花環,說:“不打緊,花環很好,阿姊歡喜。”
二十六隨即展顏笑開,別的孩子見了,也要阿寧阿姊摸摸頭,全都湊了上來。宋沛寧心裏好笑,手上動作卻沒停,每個小腦袋瓜挨個搓了個遍。
正和院子裏的孩子玩著,婢女竹葉上前呈來一封信。信是京城百裏加急送到臨舟的,落款是小一。
宋沛寧斂了幾分笑,起身回屋,找了個清靜的地方將信拆開。
收留小一時,慈幼院還沒落成,那年宋沛寧十三歲,小一十四歲。因為比宋沛寧年歲大,小一如兄長般照顧宋沛寧多些,如今宋沛寧十六歲,小一也長成十七歲的小少年。去年起,小一離開慈幼院,心高志遠地去了京城闖蕩。
人雖在京城,卻不忘恩情,時有信件往來。不久前,小一來信說,京城繁華熱鬧,街上無處可歸的乞童卻也比別處多上許多。
在他與一名乞童交談後得知,他們有的生來無父無母,有的是半路沒了父母,但多數,都是被略走後賣到某處,幾經周折,便再找不到回家的路。他們聽人說,京城有錢人多,吃得好,自然要飯也要得多,這才趕路來的。
不過,那群不長心的牙販似乎也看到這點,很快將目光轉向京城,此後不光街上的乞兒變少了,有家的幼童也有接連失蹤的,各家各戶有孩子的心照不宣,全都大門緊閉了起來。
小一在後來的回信裏說,他再也沒有見過那個曾與他有過短暫的交談的乞兒,打聽過才知曉,估計不幸被牙販盯上,又被賣去了別的地方。
信寫到最後,小一大膽揣測道:“那群牙販做事利落,毫無痕跡,從不拖泥帶水。想來不是散戶,與你我當年被掠時手段無二。”
寫到此處,墨筆斷了,空了數行,才繼續著墨。
“是小一逾矩,本想邀女公子親臨京城,相救流童。轉念想到此行必然兇險萬分,小一不願見女公子身陷險境,因此一面希望女公子來,一面希望女公子不來,突然,不知該如何落筆了……”
當晚月光舒涼,宋沛寧讀完信,輾轉反側,幾乎一夜難眠。
宋沛寧其實早就想到了,只守住小小臨舟城的安寧根本不夠,眼下牙販肆虐,臨舟城早晚也會失守。況且流童成災,歸根結底還是牙販橫行的原因,收留幼童只能算治標,卻不治本。
然而憑她……手無寸鐵的小女子,如何鬥得過歹人?
宋沛寧對著漆黑的夜晚,獨自嘆了口氣,而後悻悻地翻了個身。
宋沛寧睡得不好,斷斷續續做了好多夢。
她夢見自己六歲那年,還是卑劣、襤褸、賤如塵土的小乞丐。
她為了一口吃食被人追趕,眼睜睜地看著同伴死去,下雨了,沒有遮風擋雨的屋檐,她只好在雨裏一直一直跑。大雨沖走了她的一只鞋子,從此天寒地凍,風吹日曬,她就只有一只鞋子穿了。
夢裏的雨聲很大,像是將她從頭到腳淋得通透。
宋沛寧淚眼朦朧地睜開眼,窗外依稀泛著光亮,天邊即將要破曉。
-
三日後,宋沛寧匆匆啟了程。
從臨舟城到京城,緊趕慢趕要將近一個來月的時日。待到宋沛寧一行人抵達京城時,已是五月的深春。
他們按照小一信中留下的地址找過去,卻被告知小一在前不久搬了家,問及搬去了哪裏,對方連連罷手,推說不知。再欲想問些旁的,便生吃了閉門羹。
無奈之下,只得先放棄,一行人馬在客棧暫且落下腳,其餘再做打算。待一切安頓妥當,宋沛寧走出客棧,初來京城,她想四處逛逛。
白日裏的京城車水馬龍,人來人往,繁華之景非臨舟城能夠相比擬。街上捏糖人的,畫花鈿的,賣胭脂首飾的,應有盡有,看得宋沛寧眼花繚亂,甚至遇見了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,連是何作用都不知道。
宋沛寧左看看右逛逛,興頭正盛,行至街角高家老字號包子鋪,店小二一如既往掀起蒸籠,眼前頓時白霧水汽彌天。
一片煙火氣的市井之中,宋沛寧隱約辨出些許人影,像是有女童叫人騰空抱走了。
宋沛寧連忙追了過去,那人卻如人間蒸發般消失,直到在巷子裏兜兜轉轉失去方向,宋沛寧才後知後覺不對。正要折返之時,忽聽到偏僻深巷處傳來人語聲。
宋沛寧瞬間警惕起來,悄悄接近巷口,偏頭探去,看見一個不及弱冠的少年,和一個迷路哭泣的女娃娃。
那少年矮下身,溫聲細語地哄著那娃娃,背影清瘦而單薄,頸後露出一塊突出的骨。
身上月白色的錦緞,仿佛一塊明亮的琥珀,衣稍落在地上沾了一截塵,卻還是讓人覺得幹幹凈凈。
少年還不知身後來了人,向淚眼漣漣的女童攤開掌心,語氣不躁,緩緩說道:“囡囡別怕,阿兄不是壞人。你記不記得你家在哪裏?你告訴阿兄,阿兄好送你回家。”
許是這樣的阿兄太過溫柔,女童慢慢停止了哭泣,好似被他說動,真要信了他。
眼看事態不對,宋沛寧顧不上太多,從墻角跑了出來,出聲制止道:“囡囡!乖,別動!”
巷中的少年與孩子皆是一驚。
少年聞聲,回過頭來,撞見宋沛寧驚慌生動的臉,出乎意料地,朝她笑了一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陽春三月。
草長鶯飛,桃花蕊吐著芳信,柳樹梢頭含翠,碧空萬裏,是個絕好的天氣。
還未過正午,市井裏人來人往,琳瑯商鋪先後開了門,原本空曠的長街逐漸熙攘起來。走卒商販們有的挑著扁擔,有的背著竹筐,皮膚黝黑,精瘦的人,嗓門卻脆亮得緊。行走來去,叫賣聲不斷,頗有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的勢頭。
街角處,高家老字號包子鋪前排起長龍,沿邊兒上站著一個落單的女娃娃。
也不知是誰家的娃娃,頭頂揪著一對羊角辮,手裏攥著一串糖葫蘆,小肚子吃得圓溜溜的,嘴角還沾著一小塊山楂皮,總不能是沒人要的孩子。
但聽這時,高掌櫃借著一雙長筷敲打邊籠,大聲吆喝道:“起籠!”
諾大的竹編蒸籠蓋子被掀開,白色水汽瞬間騰起,猶如霧霭般徐徐四散開來,一時辨不清左右。
待到白霧散盡,方才站著的娃娃已不見蹤影。
“囡囡!囡囡!”
一名年輕婦人撥開人群,神色慌張地跑近。經過高家包子時,瞥見地上摔碎的冰糖葫蘆,忽地意識到什麽,緊接著跌坐在地上,哭喊起來。
那婦人失魂落魄,連滾帶爬地去拽路過行人垂下的袴腳,嘴裏反覆叨念道。
“囡囡……我的囡囡……過路的大哥行行好,誰看見我家囡囡了……?”
……
泰和年間,天下大治,商賈富足,百姓樂業。
獨牙販猖獗數年,屢禁不止,舉國上下幼童略賣頻發,失蹤幼童下落不明。家中懷有稚子者,誠惶誠恐,外出不能,然杯弓蛇影,離散繁多。當朝皇帝憂心之久矣,寢食不得安。
遠在京城千裏之外,有一小城名曰臨舟。臨舟城內,流浪稚兒皆有去處,免受流離之苦,收容去處喚作“慈幼院”。流童來此,可果腹,可穿衣,亦可讀書識字,或習得技藝傍身。
說起慈幼院的主人,也算大有來頭,乃是宋員外宋家大小姐,宋沛寧。
宋家家大業大,在臨舟城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戶,就連臨舟知府見了宋家家主,怕也只有低頭伏小的份兒。不想家中混進來個逆女,慣愛散財不計得失,今日施粥明日贈衣,似是想著法兒地要把她爹辛苦賺的銀子全再還回去。
宋家老爺宋懷德氣得直拍大腿,卻也愛女心切,前腳嗔怪兩句,後腳自己個兒便覺得聲大了,訕訕來到女兒身側,笑著求和道:“我女銀子可夠花?莫要委屈了自己。”
於此,宋女放開手腳,越做越大。起先只是收留流童在府,後來幹脆在城郊起了別院,院門牌匾題字“慈幼院”,三個大字蒼勁有力,據說是宋家家主心疼腰子,力透紙背親手所寫。
-
慈幼院這廂正熱鬧著,稚子頑皮,在院子裏你追我趕地嬉鬧,銀鈴般的笑聲被門窗掩去半分,傳進屋裏仍然清晰可聞。
宋沛寧坐在屋裏頭,翻著賬房這月送來的賬本,就聽窗柩驀地傳來一陣哀嚎,仿佛門窗都跟著晃了晃。不用想也知道,必是院裏的幼子不小心又將蹴鞠踢到了她的窗柩上。
窗外肇事孩童自知闖了禍,噤聲半刻,未見宋小娘子出屋責怪,遂拋在腦後,又自顧自玩去了。
宋沛寧的貼身婢女竹葉聽見動靜,在這時端著剛沏好的春茶走了進來。
掀開珠簾,笑盈盈地說道:“女公子看累了吧?小心看多傷眼,不如出門走走,外面天氣甚好呢。”
被竹葉這麽一說,宋沛寧還真覺得這會兒是有些乏倦了。她擡頭看了看窗外,春景盛好,芳草萋萋,日頭溫和不烈,於是撂下賬目,隨竹葉一起出了屋。
剛走到院中,一群玩鬧的孩子嘰嘰喳喳地圍了過來,獻寶似的爭搶著與她說話。
“阿寧阿姊,剛才把蹴鞠踢上你窗是二十六哩!”
“您一定要好好教訓他!二十六心虛,見你出來就跑了!!”
“胡說!二十六兄不是那種人!”
男孩兒八九歲最不安生,上房揭瓦狗都嫌,宋沛寧掃過一排灰撲撲的小臉,還真沒見到二十六的人影。
府上收留的孩子全都是以數字為名的,二十六,便是第二十六個入府的孩子。平日裏二十六雖然愛玩鬧,但對宋沛寧一向是十分敬重的。
換句話說,整個府上的流童,皆是將宋佩寧看得十分重的。
“……阿姊……阿姊!”
孩童們七嘴八舌地告著狀,院子另一頭被檢討的二十六終於氣喘籲籲地跑回來。他的手上拿著一個花環,鮮花嬌艷,一看便知是剛剛摘下的。
二十六走近,耷拉著腦袋,認錯道:“阿姊對不起,蹴鞠是我踢的,可我也不是故意。這是我新編的花環,特意送給阿姊,給阿姊賠不是。”
方才那聲響確實不小,若是換成旁人,八成是要被嚇到,但宋沛寧早就習以為常,不僅沒被嚇到,屁股都沒挪一下,並不打緊。
於是宋沛寧伸手撫了撫二十六的額頭,笑著接過花環,說:“不打緊,花環很好,阿姊歡喜。”
二十六隨即展顏笑開,別的孩子見了,也要阿寧阿姊摸摸頭,全都湊了上來。宋沛寧心裏好笑,手上動作卻沒停,每個小腦袋瓜挨個搓了個遍。
正和院子裏的孩子玩著,婢女竹葉上前呈來一封信。信是京城百裏加急送到臨舟的,落款是小一。
宋沛寧斂了幾分笑,起身回屋,找了個清靜的地方將信拆開。
收留小一時,慈幼院還沒落成,那年宋沛寧十三歲,小一十四歲。因為比宋沛寧年歲大,小一如兄長般照顧宋沛寧多些,如今宋沛寧十六歲,小一也長成十七歲的小少年。去年起,小一離開慈幼院,心高志遠地去了京城闖蕩。
人雖在京城,卻不忘恩情,時有信件往來。不久前,小一來信說,京城繁華熱鬧,街上無處可歸的乞童卻也比別處多上許多。
在他與一名乞童交談後得知,他們有的生來無父無母,有的是半路沒了父母,但多數,都是被略走後賣到某處,幾經周折,便再找不到回家的路。他們聽人說,京城有錢人多,吃得好,自然要飯也要得多,這才趕路來的。
不過,那群不長心的牙販似乎也看到這點,很快將目光轉向京城,此後不光街上的乞兒變少了,有家的幼童也有接連失蹤的,各家各戶有孩子的心照不宣,全都大門緊閉了起來。
小一在後來的回信裏說,他再也沒有見過那個曾與他有過短暫的交談的乞兒,打聽過才知曉,估計不幸被牙販盯上,又被賣去了別的地方。
信寫到最後,小一大膽揣測道:“那群牙販做事利落,毫無痕跡,從不拖泥帶水。想來不是散戶,與你我當年被掠時手段無二。”
寫到此處,墨筆斷了,空了數行,才繼續著墨。
“是小一逾矩,本想邀女公子親臨京城,相救流童。轉念想到此行必然兇險萬分,小一不願見女公子身陷險境,因此一面希望女公子來,一面希望女公子不來,突然,不知該如何落筆了……”
當晚月光舒涼,宋沛寧讀完信,輾轉反側,幾乎一夜難眠。
宋沛寧其實早就想到了,只守住小小臨舟城的安寧根本不夠,眼下牙販肆虐,臨舟城早晚也會失守。況且流童成災,歸根結底還是牙販橫行的原因,收留幼童只能算治標,卻不治本。
然而憑她……手無寸鐵的小女子,如何鬥得過歹人?
宋沛寧對著漆黑的夜晚,獨自嘆了口氣,而後悻悻地翻了個身。
宋沛寧睡得不好,斷斷續續做了好多夢。
她夢見自己六歲那年,還是卑劣、襤褸、賤如塵土的小乞丐。
她為了一口吃食被人追趕,眼睜睜地看著同伴死去,下雨了,沒有遮風擋雨的屋檐,她只好在雨裏一直一直跑。大雨沖走了她的一只鞋子,從此天寒地凍,風吹日曬,她就只有一只鞋子穿了。
夢裏的雨聲很大,像是將她從頭到腳淋得通透。
宋沛寧淚眼朦朧地睜開眼,窗外依稀泛著光亮,天邊即將要破曉。
-
三日後,宋沛寧匆匆啟了程。
從臨舟城到京城,緊趕慢趕要將近一個來月的時日。待到宋沛寧一行人抵達京城時,已是五月的深春。
他們按照小一信中留下的地址找過去,卻被告知小一在前不久搬了家,問及搬去了哪裏,對方連連罷手,推說不知。再欲想問些旁的,便生吃了閉門羹。
無奈之下,只得先放棄,一行人馬在客棧暫且落下腳,其餘再做打算。待一切安頓妥當,宋沛寧走出客棧,初來京城,她想四處逛逛。
白日裏的京城車水馬龍,人來人往,繁華之景非臨舟城能夠相比擬。街上捏糖人的,畫花鈿的,賣胭脂首飾的,應有盡有,看得宋沛寧眼花繚亂,甚至遇見了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,連是何作用都不知道。
宋沛寧左看看右逛逛,興頭正盛,行至街角高家老字號包子鋪,店小二一如既往掀起蒸籠,眼前頓時白霧水汽彌天。
一片煙火氣的市井之中,宋沛寧隱約辨出些許人影,像是有女童叫人騰空抱走了。
宋沛寧連忙追了過去,那人卻如人間蒸發般消失,直到在巷子裏兜兜轉轉失去方向,宋沛寧才後知後覺不對。正要折返之時,忽聽到偏僻深巷處傳來人語聲。
宋沛寧瞬間警惕起來,悄悄接近巷口,偏頭探去,看見一個不及弱冠的少年,和一個迷路哭泣的女娃娃。
那少年矮下身,溫聲細語地哄著那娃娃,背影清瘦而單薄,頸後露出一塊突出的骨。
身上月白色的錦緞,仿佛一塊明亮的琥珀,衣稍落在地上沾了一截塵,卻還是讓人覺得幹幹凈凈。
少年還不知身後來了人,向淚眼漣漣的女童攤開掌心,語氣不躁,緩緩說道:“囡囡別怕,阿兄不是壞人。你記不記得你家在哪裏?你告訴阿兄,阿兄好送你回家。”
許是這樣的阿兄太過溫柔,女童慢慢停止了哭泣,好似被他說動,真要信了他。
眼看事態不對,宋沛寧顧不上太多,從墻角跑了出來,出聲制止道:“囡囡!乖,別動!”
巷中的少年與孩子皆是一驚。
少年聞聲,回過頭來,撞見宋沛寧驚慌生動的臉,出乎意料地,朝她笑了一笑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